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请你评价

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8年工作情况概述


一、本单位工作职责
建筑业行业管理和建筑市场管理;房建与市政工程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管理等;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;房建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监督;住房体系建设和住房保障;统筹美丽幸福村居建设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;工程造价管理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推广、建筑科技研究等。

二、2018年工作概述
2018年,市住建局继续推动部门职能“两个转变”(从审批型、管理型向服务型、保障型转变),全面提升“四个服务”(服务好市场主体、服务好市委市政府决策、服务好市民群众、服务好工程建设)水平,积极促进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一是全面推进各项改革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简政强镇事权下放实现34个园区、镇街全覆盖,包括工程管理、住房保障等29个事项;配合推进片区统筹发展改革,在重大公共设施建设领域下放审批类事项到片区。深化“工程项目审批制度”改革,积极推推进“三减一优化”(减流程、减内容、减时间、优化审批制度),报建审批事项精减率64%,保留的审批事项材料精减率70%,审批时限减少73%。深化“工程招投标机制”改革,研究修订《东莞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》,全面推行EPC模式,环莞快速三期试行PPP模式,牵头制定财政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单位预选库等制度,调整施工项目中标方式,改革创新建筑设计和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制度,试点评定分离制度,扩大招标备案权限下放范围,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项目非法定必须招标。

二是大力促进建筑业发展。全面放开建筑市场,建筑市场主体增长活跃,目前在我市建立信用档案的建设工程企业达4220家,较2017年增长21%;一级资质企业数量达17家,较2017年增长55%。发力建筑业企业招商,成功招引2家一级资质企业落户东莞,2家一级市政总承包资质市外企业正在办理注册地变更手续,有几家企业有意愿落户东莞。扶持建筑业实体经济发展,落实惠企政策,出台信用激励机制,推动建筑业产值和税收“应统尽统”;精简审批环节,提高审批效率,各类保证金全面实现银行保函替代现金方式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。推动建造方式转变,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和BIM应用,我市新建装配式建筑174.6万㎡、占同期新建建筑的20%,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5%发展目标。

三是统筹推进住房体系建设。牵头住房体系建设顶层设计,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印发全市住房建设规划(2017-2020年)和《东莞市住房体系建设实施意见》,牵头完善住房体系“1+N”配套政策,协调推动搭建住房租赁平台,研究修订《东莞市农民住房管理办法》。牵头房地产市场调控,优化调控“组合拳”,强化土地市场与房产市场“两场联动”,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,房价总体平稳可控,商品房去库存处于合理区间,继续保持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。做好住房保障工作,认真落实省下达我市公租房建设分配目标任务,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住房保障城乡全覆盖,较好地保障了住房困难家庭(个人)的住房需求。

四是推进美丽东莞建设。推进美丽幸福村居建设,完成93个村(社区)单村建设,累计完成373个村(社区)单村建设,启动3个特色连片建设示范项目建设,完成27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。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,积极协作配合水污染防治攻坚战、蓝天保卫战、净土防御战相关工作,主动介入,靠前服务,强化监管。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减排,全年新增绿色建筑192项、建筑面积690.5万平方米,占新建建筑比例74.3%,超额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400万㎡、55%目标任务;大力推广应用利废型墙体材料和绿色建材,认定新型墙材生产企业70家,实现年生产能力1329万立方米。

五是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。全年监管房建工程共903项、建筑总面积约4859万平方米,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长度约1141公里。强化工程质量管控,试行工程质量保险,试点商品房质量验收一户一档模式,规范质量检测管理,加大质量检查抽检频次,完成32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绿色达标考核。严格施工安全监管,重建并启用远程视频监控中心,实行工程实时动态监管和重大危险源精准监管,常态实施监理报告研判制度,组织了44次33744份监理报告研判,积极开展施工安全标准化评价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,出动执法人员85773人次,检查工程项目32127项次,对14家违法违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(处理)。积极做好既有建筑隐患排查和汛期、台风等极端天气应急工作。


我要评价
1、一个手机号码只能获取一个验证码,也即每位投票者只有一次投票机会;
2、投票者须完成以下86个部门评价,并获取手机验证码提交,否则无效。
注意:为确保您投票操作顺利进行,确保浏览器已启用Cookies设置,并请您在完成以下86个部门评价前,不要清除浏览器缓存。
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,并进行分类评价,对类别内各单位的评价,每个指标的定性评价评为优秀总数不得超过50%,且不能为空,同时不能对全部单位同一定性评价,否则该评价作废票处理。 各评价主体根据评价要点,对所有单位按照优秀、良好、一般、较差四个等次进行定性评价,填写时分别以“A”、“B”、“C”、“D”代表优秀、良好、一般、较差。
1、本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:
A、优秀
B、良好
C、一般
D、较差
2、推动高质量发展:
A、优秀
B、良好
C、一般
D、较差
3、依法行政:
A、优秀
B、良好
C、一般
D、较差
4、政务公开:
A、优秀
B、良好
C、一般
D、较差
5、办事效率:
A、优秀
B、良好
C、一般
D、较差
6、服务态度:
A、优秀
B、良好
C、一般
D、较差
7、廉洁勤政:
A、优秀
B、良好
C、一般
D、较差
返回首页